随着光伏发电在范围的广泛应用,光伏组件在沿海、沙漠等高盐雾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成为关键质量指标。盐雾腐蚀会严重损害组件金属部件的导电性和结构完整性,导致发电效率下降甚至安全隐患。本文系统介绍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的核心要素,包括检测范围、方法标准和仪器配置,为行业提供的技术参考。
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主要针对以下应用场景和对象:
依据IEC 61701:2020和GB/T 2423.17标准,主要检测项目包括:
采用5%±1% NaCl溶液,pH值6.5-7.2,试验箱温度35℃±2℃,持续喷雾96小时。每24小时检查组件表面腐蚀状况,记录起泡、锈蚀等级。
适用于C5级高腐蚀环境,在NSS基础上添加冰醋酸调节pH至3.1-3.3,试验时间缩短至48小时,加速腐蚀进程。
在AASS溶液中加入0.26g/L氯化铜,温度提升至50℃±2℃,用于评估极端环境下的耐腐蚀极限。
按ISO 10289标准进行九级评价:
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是评估产品环境适应性的核心手段。通过标准化试验流程与精密仪器配合,可准确预测组件在严苛环境下的服役寿命。建议制造企业采用IEC 61701标准的增强型测试方案(NSS试验时长≥144小时),并建立腐蚀数据库以提高材料选型科学性。未来随着双面组件、异质结技术的发展,试验方法需持续优化以匹配新型结构的防护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