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僵菌(Beauveria bassiana)作为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,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应用。其通过侵染昆虫体壁或消化道实现致病作用,成为化学农药的绿色替代品。然而,白僵菌制剂的活性、纯度和安全性直接影响防治效果,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至关重要。本文系统阐述了白僵菌检测的核心要素,涵盖检测范围、关键项目、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,为生产质量控制及科研应用提供参考。
白僵菌检测需覆盖全产业链质量控制节点,主要包括:
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、分生孢子着生方式及产孢结构特征。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增强对比度,配合显微成像系统记录典型特征,与模式菌株进行形态学比对。
基于ITS、EF-1α等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,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,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鉴定。该方法可区分白僵菌近缘种,识别率达99%以上。
采用血球计数板法或平板菌落计数法:
采用标准昆虫生测法:
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、蜜蜂接触毒性试验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,评估其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。采用HPLC检测白僵菌素(Beauvericin)等次生代谢物含量。
现有检测体系面临孢子聚集影响计数准确性、田间环境干扰生测结果等挑战。新兴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可实现快速活菌分选,qPCR技术建立特异性探针可检测最低10² copies/μL的孢子量。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引入,显著提高了显微检测效率和形态分类精度。
构建多维度的白僵菌检测体系是保障其应用效能的关键。通过整合传统检测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,结合智能化仪器设备,能够实现从菌种鉴定到产品效价的全面质量控制。未来需进一步开发快速检测试剂盒,建立行业统一标准,推动白僵菌制剂的标准化生产与推广应用。